上海国际电影节正成为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电影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。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,不仅收到“一带一路”沿线47个国家申报的1016部影片,也聚集了13个国家的电影节及电影机构代表,签署“一带一路”电影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备忘录。
在“一带一路”电影文化圆桌论坛上,来自匈牙利、希腊、拉脱维亚、埃及、立陶宛、哈萨克斯坦、印度、阿联酋、菲律宾、印度尼西亚、波兰等国家的电影人更是表达出对中国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强烈共鸣,希望未来能进一步深化和拓宽合作。
释放合作意愿
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电影历史与电影文化积累深厚,各个国家的电影节、电影机构,以及影视行业的工作者都在为自己的电影文化传播出去做努力。论坛上,与会嘉宾认为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让沿线国家的发展受益,沿线国家的电影人应加强协作,利用这一历史机遇和电影节这一重要平台,使本国电影更好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交流。
“受益于‘一带一路’倡议,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,我第一次有机会和来自菲律宾和哈萨克斯坦等国的电影人交流。”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艺术总监艾哈迈德·沙基说。
哈萨克斯坦国家电影集团销售总监戴安娜·阿什莫娃对此则有着更多的共鸣,她介绍说,早在几年前,哈萨克斯坦代表团就与北京电影学院签署了学生交流备忘录,参与了很多相关活动,包括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。中哈两国正在合作一部电影作品《音乐家》,本月已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行了开机仪式。“中国音乐家冼星海晚年时光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度过,他的故事将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联结在一起。”
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》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,目前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已经有不少国家的电影人和机构正与中国同行展开合作,包括立陶宛维尔纽斯国际电影节、匈牙利米什科尔茨国际电影节等。“20年前在匈牙利并没有中国电影展映,但是现在可以看到中国电影了。我们还要继续努力,希望今后有更多的电影交流。”匈牙利米什科尔茨国际电影节主席狄博尔·毕罗说。
拓展合作可能
围绕如何借助“一带一路”的机遇,实现各国电影文化的互联互通,与会者也展开了热烈讨论。
马来西亚亚洲电影促进协会代表王德承说:“文化的差异不能成为各国间合作交流的障碍和鸿沟,我们应该着眼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性,挖掘‘一带一路’沿线国家共同的文化元素和哲理。”他表示,可以创建一些平台和机制,进一步深化和拓宽合作。
“不同电影节之间横向交流是个不错的途径。”拉脱维亚国家电影中心总监蒂塔·瑞爱图玛认为,这也是一个国际电影节的重要使命。“得益于上海电影节,我看到许多不同国家的优秀电影,我也很想把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的电影带到拉脱维亚去。”
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观影方式的改变,希腊塞萨洛尼基国际电影节总监艾丽斯·贾拉杜提议,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可以联合起来,通过“在线影展”的方式,为各国电影寻找更多的国际观众。